東方初泛魚肚白。君沙村的老熊和媳婦小英匆匆扒口飯,便挑著竹筐往田里趕……
自從種了番茄棚,老兩口沒少拌嘴。昨兒傍晚,老熊采果子,刀尖又戳破了仨番茄,心疼得小英直埋怨:“技術(shù)員勸了半個月,專業(yè)剪刀不傷果。你捂著口袋,就是舍不得買!”
不過,紅臉瞪眼都是一小會兒。在陜西華州君沙村,打理蔬菜棚,貧困戶*積極。今早,老兩口又是入園*家。
“看,一夜沒見,又冒出這么多紅果子!”小英喜上眉梢。一畝地的大棚里,陽光穿過掛滿露珠的棚膜,剔透晶瑩;1740株番茄苗正仰頭挺立,靜候晨曦。
老熊握著新買的圓角剪,小心摸了摸刃上的鋸齒,果真好用。不一會兒,摘的200多斤番茄堆成了小山。
為了這些“命根子”,老兩口沒少忙活。去年,超齡的老熊在外打工被辭退,女兒患病、兒子上學(xué),急得他像熱鍋上的螞蟻。正在此時,村支書熊永紅上了門:“村南頭有個大棚,貧困戶6000元承包費(fèi)就免了,你倆可得使勁干!”
“棚里都是草,要來干啥呀?”支書剛走,就有街坊悄悄議論。老兩口不言語,心里卻憋著勁兒。拔草移石,換膜修墻,很快將大棚整葺一新。“咱是貧困戶,人窮志不短。”老熊心里有桿秤,“支書處處操著心,入秋送些番茄苗,下雨搬來抽水泵,咱自己好意思不努力?”
但種菜不懂技術(shù),可咋辦?還好村支部請來外地專家,除了實地教學(xué),還建了個手機(jī)技術(shù)群。“年初下大雪,技術(shù)員在群里,比農(nóng)民都著急。”
每次支部活動中心搞技術(shù)培訓(xùn),老熊跑得*快,搶著坐到*排,手里還對照培訓(xùn)筆記,一點(diǎn)也不馬虎。
斜陽西下,老兩口把一筐筐番茄小心翼翼抱上電動車,徑直開到合作社收購點(diǎn):每斤3.5元,共1783元。拿到鈔票,老熊仔仔細(xì)細(xì)數(shù)了兩遍,“照這勢頭,今年一棚能賣4萬元!”
這會兒,熊永紅也忙得不可開交。傍晚時分,一座座大棚里的草莓、萵苣、圣女果匯聚而來。不大的收購點(diǎn)溢滿果香,也不乏豐收的笑臉。
如今,君沙村98戶貧困戶種大棚,不交水費(fèi)、管理費(fèi),還有技術(shù)指導(dǎo)。合作社也輻射帶動5個鄰村,種植蔬菜2000多畝。
“這世上,土地*不會騙人。”熊永紅深情滿滿,“你怎樣對它,它就怎么回報你。”
農(nóng)業(yè)網(wǎng)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(nóng)商情
相關(guān)新聞更多
新聞關(guān)鍵字: 蔬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