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媽,我摘了西紅柿,咱們再去其他的大棚摘點別的蔬菜。”5月22日,臨近中午,家住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(zhèn)沙柳河社區(qū)的趙延?xùn)|陪著母親,一起來到剛察縣蔬菜種植智能溫室大棚采摘食材,茄子、西紅柿、辣椒等這些過去從外地運來的蔬菜,現(xiàn)在在這里都能采摘得到。
這已經(jīng)是趙延?xùn)|他們第三次來這里采摘蔬菜了,在趙延?xùn)|看來,能在家門口親手采摘蔬菜,以前想都沒想過,不過現(xiàn)在能吃上新鮮蔬菜,還要多謝山東的“親戚們”。
趙延?xùn)|口中的山東“親戚”,說的是8年來,一直對口支援剛察縣的山東省各族干部群眾,建立剛察縣蔬菜種植智能溫室大棚,是去年山東省給剛察人送上的又一份民生“大禮包”。
剛察縣有了蔬菜種植智能溫室大棚后,豐富了當(dāng)?shù)厝罕姷牟妥?,結(jié)束了當(dāng)?shù)夭簧a(chǎn)水果蔬菜的歷史。大棚的收益給村子里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帶來了分紅收益,實現(xiàn)了脫貧的目的。并且,附近有勞動能力的群眾到大棚來務(wù)工,提供就業(yè)崗位,增加了他們的收入。
對口支援剛察縣,山東省聊城市提出要發(fā)揮自身優(yōu)勢,做好對口支援工作。剛察縣高寒缺氧,干旱少雨,要想自己生產(chǎn)蔬菜瓜果,還得要借助先進的技術(shù),蔬菜種植大縣聊城市莘縣發(fā)揮優(yōu)勢,在剛察縣投資援建了15座、價值430萬元的智能溫室大棚,去年7月正式動工,全部工程完工后每年可收益150萬元。
在沙柳河畔,一排排矗立在草原上的溫室大棚,成了縈繞在剛察人心頭的又一處美景。“去年12月份,溫室大棚開始試種,蔬菜苗子長勢喜人。”援青干部、剛察縣委副書記丁耀偉說。
要說種植基地誰*忙,還要數(shù)山東省的技術(shù)人員于建春,忙著指導(dǎo)工人種植技術(shù),忙著查看蔬菜的長勢,忙著調(diào)解大棚里的水和肥料……去年10月份來到剛察縣后,于建春開始著手籌建蔬菜溫室大棚的事。
先是大棚選址問題讓于建春犯了難。剛察縣沙柳河鎮(zhèn)土地貧瘠,10多公分的土層挖下去后,都是砂石,沒辦法只能先清理石塊。于建春他們將每個大棚地面清理到地下四十多公分后才停手,然后在大棚內(nèi)鋪上了一層牛糞,在牛糞上面蓋了一層土之后,才開始著手種植蔬菜。
一段時間忙下來,于建春的皮膚被曬得黝黑,他也逐漸適應(yīng)了當(dāng)?shù)厝说纳盍?xí)慣,他的同事們經(jīng)常開玩笑說,現(xiàn)在的于建春可是一點也看不出來是個外地人。
“這15座大棚全都安裝有智能操作系統(tǒng),大棚溫度達到上限,自動開啟通風(fēng)系統(tǒng),灌溉和施肥融為一體可同步進行,還可以電動控制大棚篷布的開啟和關(guān)閉。”于建春介紹道,為了讓種植的蔬菜更好的適應(yīng)當(dāng)?shù)氐沫h(huán)境氣候,大棚做到溫控一體化、卷簾電動化和水肥一體化,是目前國內(nèi)比較先進的冬暖式蔬菜大棚。
走進種植西紅柿的大棚,只見1600多株西紅柿都掛上了沉甸甸的果子,一片綠意中還夾雜著不少紅果。另一個大棚內(nèi),辣椒樹上掛滿了成人手掌一般大小的辣椒,采摘完畢的牧民,正提著裝滿蔬菜的袋子等著結(jié)算,大棚外圍被于建春種上了丁香等樹苗,以及一些車矢菊等花卉,他說以后這里不僅是蔬菜種植基地,更要成為觀光、采摘為一體的旅游景區(qū)。
“有了蔬菜種植智能溫室大棚,剛察縣的群眾在冬天也能吃上新鮮的蔬菜了。”于建春高興的說道,他相信像蔬菜溫棚一樣,山東省對海北州對口支援的民生實事以后會有更多,有了山東“親戚”,海北各族群眾的生活會過得更加幸福。
農(nóng)業(yè)網(wǎng)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(nóng)商情
相關(guān)新聞更多
新聞關(guān)鍵字: 蔬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