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材是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首要的富民產業(yè)。在近期舉行的第12屆磐安中藥材博覽會上,該產業(yè)“互聯網+”轉型新模式引人關注。實體加電商階段之后,磐安通過“互聯網+道地藥材”創(chuàng)新打造中藥材產業(yè)“透明廚房”,從田間地頭到加工基地,開放中藥材質量管控全過程。
質量管控 進田間地頭
隨著養(yǎng)生觀念深入人心,消費者對大健康產業(yè)“治未病”的期待也愈發(fā)強烈。“藥材好,藥才好”不只是一句簡單的廣告語,更是消費者對藥品和保健品原料的高要求。如何讓客商信服道地藥材質量?磐安的做法是把質量管控做到田間地頭。
“以浙貝母的施肥為例,我們基地用黃豆秸稈作肥料替代化肥,黃豆秸稈可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,而且還能活化疏松土壤,提高土壤性能,產出的貝母健康、綠色。”在磐安天集中藥材有限公司的浙貝母標準化種植基地,公司負責人盧紅訊這樣介紹中藥材質量管控體系。
現場有一架儀器非常醒目。盧紅訊說,這臺儀器叫“小氣候監(jiān)測儀”,通過它可以監(jiān)測風向、風速、溫度、濕度、氣壓、雨量、土壤溫濕度等常規(guī)氣象要素,與計算機聯網后,具有自動記錄、超限報警和數據通信等功能。“利用監(jiān)測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比對,就能指導如何將田里的浙貝母管控在*生長環(huán)境中。”
同時,約500畝的浙貝母基地里遍布監(jiān)控探頭,再配上相關物聯網設備,田里浙貝母“吃的飼料喝的水”一清二楚,基地里的實時情況還被傳輸到遠程終端。該公司銷售門店開在浙八味中藥材市場內,店里的電子屏上,來回切換顯示的正是各中藥材種植基地的畫面。“不僅現場圖像通過監(jiān)控探頭傳回我們這里,中藥材的各項生長、加工數據也在不同的二維碼中得到固定和延續(xù),消費者一掃便知所購產品的‘前世今生’。”盧紅訊說。
“共享車間”呈現“透明廚房”
保證中藥材流通的可追溯性,是磐安對中藥材質量的堅守。田間地頭的施肥時間、施肥人、施肥量、肥料品牌等信息融進二維碼,對磐安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來說是創(chuàng)新補充,除此之外,采收、加工、倉儲、運輸等各環(huán)節(jié)的產品信息也一應俱全。而且,磐安縣內同一地塊單品種植規(guī)模20畝以上的公司、合作社、種植戶全部納入質量追溯體系,以此倒逼藥企做好源頭管控。
這一“透明廚房”的核心,是中藥材“共享車間”,它已成為磐安中藥材初加工、倉儲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。在磐安縣惠民中藥材合作社,連成一排的大型蒸箱引人注目。這些烤箱主要用以烘干中藥材。磐五味生產加工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楊定升說,早先磐安農民用蒸汽來烘干浙貝母,但是高達100℃的蒸法會使浙貝母有效成分大量流失。經過磐安本地大型藥企多年摸索,終于找到不超過60℃的恒溫蒸法,加工出來的浙貝母在貝母素甲、貝母素乙含量上比藥典要求高出數倍。如今,這一烘干法在“共享車間”得到廣泛應用,藥農得到質量更好的藥材,得以優(yōu)質換優(yōu)價。
天集公司便是面向產區(qū)藥材種植經營戶,提供道地中藥材初加工、倉儲服務的藥企之一,*一家就有5000多平方米廠房,包括大型烘箱5個、高溫蒸箱1個、篩選機2臺、各式切片機10臺、清洗加工機2臺,每天可加工藥材70多噸;此外還有各項倉儲設施設備,其中冷庫倉儲1000多立方米,陰涼庫倉儲800立方米,常溫庫倉儲1200立方米,可儲存中藥材1500噸以上。“專業(yè)的加工設備及廠房環(huán)境,可及時對產地鮮貨進行加工,與農戶無序自行加工的質量相比,更可保證穩(wěn)定、安全和可控。同時,集中式的‘共享車間’也方便我們向外地客商展示,這類似不少餐飲店推行的‘陽光廚房’做法,讓中藥材加工可視化。”盧紅訊說。
“實地看過以后,發(fā)現磐安中藥材的初加工環(huán)節(jié)比較科學,對所儲存的中藥材也能進行專業(yè)化和科學化養(yǎng)護管理,這樣的‘透明廚房’不失為有新意的體驗式展銷模式。”一名外地大型藥企相關負責人如此評價。
不賣牌子賣“數字”
在磐安率先探索“互聯網+道地藥材”模式的是中藥材天地網。在該公司首席戰(zhàn)略官龍興超看來,要解決中藥材的質量問題,就必須像開放式廚房一樣,做到生產環(huán)節(jié)的全透明,運用物聯網結合現代科學技術,將需求*化,這樣才能在未來將傳統(tǒng)農業(yè)向訂單農業(yè)轉化。
“我們在磐安量身定制的‘互聯網+道地藥材’模式,是把相關服務貫通中藥材產業(yè)前后端。前端以磐安當地及周邊農戶、合作社等為服務對象,助力產區(qū)優(yōu)質中藥材向后端的各制藥企業(yè)與醫(yī)療機構等流通,解決農戶藥材買賣渠道閉塞問題,同時保障制藥企業(yè)優(yōu)質原料的穩(wěn)定供給,實現中藥材產業(yè)提檔升級。”龍興超說,中藥材天地網為磐安道地藥材“觸網”多年,現階段追求的已經不再是賣品牌,而是賣“數字”,這個“數字”指的就是中藥材的質量指數。
對此,盧紅訊也深有感觸。2003年,他從復旦大學畢業(yè)回鄉(xiāng)接觸中藥材買賣,當時根據市場行情“炒藥”,雖然賺到*桶金,但也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嘗盡大起大落的苦頭。2011年,他成為磐安*早一批將中藥材推上電商的人,“講故事做生意”的套路嘗到過一陣甜頭,但隨著電商大規(guī)模興起帶來的嚴重同質化,路子越走越窄。2015年,他對老家的田間地頭“動起腦筋”,摒棄之前的產品“外包裝”思路,轉而扎實管好中藥材全過程質量“里子”。通過近3年的堅持,不僅他的公司通過中藥材“透明廚房”打響名號,也依托質量指數引導了一批本地藥農。
“從過往經歷看,找明星代言或是標語式來賣中藥材產品的模式千篇一律,并不能打消消費者對質量的疑慮,只有真正讓看得見的質量成為產品本身的代言人,才能形成產銷互促的良性循環(huán)。”盧紅訊說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