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福建龍巖長汀縣策武鎮(zhèn)南坑村的千畝銀杏基地里十分熱鬧,來自各地的游客在此賞銀杏拍美景。“秋天到了,特意和家人從城里過來看看這里金黃的銀杏美景。”家住長汀縣城的鄧女士說。
“長汀哪里苦,河田加策武。”這句滿含心酸的民謠道出了兩地人民過往生活的艱辛,出生于河田露湖的南坑村黨支部書記沈騰香,在南坑村再次感受到了水土流失帶來的苦難。
“山上沒資源,人均八分田,砍柴賣草換油鹽,養(yǎng)一頭豬等過年。”回憶起過去的生活,沈騰香不勝唏噓。這里曾經是水土流失重災村。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這個村子周圍還是光禿禿一片,除了幾棵高不足1米的“老頭松”,漫山遍野都是極度貧瘠的風化粗砂土。“當時還有20多戶村民以挑沙為生,一到下雨,河里的沙就積了一米多深,村民就去河里撈沙。”沈騰香回憶道。
當時,農業(yè)種植難以發(fā)展,上山割草砍柴販賣成為村民們*重要的收入來源。為解決群眾燒柴問題,政府開始發(fā)放煤炭補貼,讓大家改燒煤球。
上世紀90年代初,村里開始探索實施“豬沼果”模式,“大家對這種模式都沒有底,果樹能不能種活都難說。”黨員干部們帶頭,種下了500多畝果樹,新模式艱難地起步了。讓人欣喜的是,堅持兩年后,果樹開始產出效益,引得村民們爭相上山種果樹。
1997年,更有力的動作如期而至,村里引進廈門樹王銀杏有限公司發(fā)展銀杏產業(yè),投入300多萬元,種植了2309畝銀杏,以“公司+基地+黨員+農戶”模式建設銀杏生態(tài),如今南坑村共種下了4500多畝銀杏,成為遠近聞名的“閩西銀杏*村”,每逢秋季,便會有各地游客慕名而來。
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默默耕耘,南坑村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花果山,村民們紛紛轉產,種植草莓等大棚水果。“一季種水稻,一季種草莓。”沈騰香說,每年的草莓采摘時節(jié),游客很多,光靠采摘就能把草莓全銷出去,有時*收入就有1萬元,扣除開支,全年下來能賺10多萬元。
南坑也由以前的“難坑”變成了富坑,去年全村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,人均收入達15367元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