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個姜長得好大個喲,一株起碼得有四五斤。”“先稱我家的,家里還有好幾車等著拉過來……”“早知道效益這么好,今年我就多種點了……”近日,筆者來到貴州省獨山縣新同村鐵山組的廣場上看到,偌大的廣場上擠滿了三輪車和忙碌的村民,異常熱鬧。這邊,三五個婦女正在忙著分揀打包,那頭,村民們正排著隊等待卸貨稱重,大家一邊忙活,一邊討論著今年的收成,個個臉上寫滿了喜悅;堆積成山的鮮姜在陽光下散發(fā)出獨特的香味,與忙碌的身影相映成趣,共同描繪了一幅熱火朝天的豐收畫卷。
看著村民們從收購商那里領到現款,一個個喜笑顏開,*書記柏秀林終于松了一口氣。項目啟動之初,村民們積極性不高,有的擔心公司是來騙種子錢的,有的疑惑種出的肉姜價格會不會很低。為此,新同村與貴州省綠洲有機農業(yè)開發(fā)有限公司簽訂1.1元每斤的保價收購協(xié)議,公司全程為種植提供技術服務,同時采取公司先墊款提供姜苗和肥料,采收之后再從貨款中扣除的方式,*限度降低了種植風險,打消了群眾疑慮;經過村兩委和駐村尖刀排反復進村入戶動員,局面終于得以打開。
如今,肉姜喜獲豐收,群眾在喜算豐收帳的同時,也不免惋惜,后悔今年種得太少了。
“種肉姜比種玉米和水稻劃算多了,管理簡單,受益又高,早知道今年我就多種點了。”在收購現場,貧困戶劉自恩一邊忙碌,一邊給筆者算起了帳。在村里的動員下,今年他家試種了一畝水姜,收購*天,就挖了3000斤左右,保守估計地里還有3000余斤,按照1.1元每斤的保底收購價,一畝姜能賣6600余元,除開種子和肥料錢,純收入至少4000元以上。
劉隆珍今年已經66歲,三個子女都在外務工,家中就剩自己一人,身無長技的他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適的營生,項目啟動以后,他就把自家門前的2畝地全種了肉姜。“種子和肥料錢都是老板先墊,到季節(jié)了他們還直接開車來村里收姜,省了很多事,對我這種上年紀的人來說*適合不過了。”當筆者問到今年的收成,劉老漢指了指旁邊的一小塊地說:“產量應該在一萬斤以上,你看我這塊地,有4分(0.4畝),我全部挖完拿去稱了有2500斤。”
在新同村,今年敢于“吃螃蟹”的群眾一個個賺得“盆滿缽滿”,而沒能參與種植的群眾也在鮮姜收購中找到了增收的門路。公司生產基地部負責人曾令龍說,進入收購期,篩選、打包、裝車等程序,每天都有至少20人用工量,周圍寨子不少貧困戶都在參與收購。
該村朵寨組貧困戶楊開麗剛從外省務工回來就趕上了收姜,她在收購點參與打包,每天有100多元的務工收入。看到村民們喜獲豐收,羨慕之余,她也有自己的打算:“今年回來得晚沒趕上,明年我不打算出去了,就在家種姜,感覺比出去打工劃算得多。”
據悉,今年,新同村肉姜種植面積共計816畝,覆蓋了該村220戶農戶,其中貧困戶122戶,預計總產量600萬斤,總收入660萬元左右。該村*書記柏秀林告訴筆者,明年新同村計劃將種植面積擴大到2000畝,帶動更多人就業(yè),帶動更多貧困戶增收致富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