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幾天,不斷有回頭客來我們的農場,求購‘跑道魚’。”日前,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“跑道魚”養(yǎng)殖*人、東陽市財喜農業(yè)開發(fā)有限公司負責人蔡財喜興奮地告訴記者,經過近10個月的努力,高密度養(yǎng)殖“跑道魚”的新模式已獲得成功。
東陽市財喜農業(yè)開發(fā)有限公司位于湖溪鎮(zhèn)羅青郭附近,農場占地80畝,內有一排四個不起眼的水池,上面蓋著一人高的防鳥網。這些水池,每個長22米、寬5米、深1.8米,分別養(yǎng)著鱸魚、錦鯉、汪刺、鯽魚,僅*個池子,就有2.5萬尾鱸魚。“去年4月魚苗剛投放時,只有手指頭大小,現在大的已長到一斤以上,平均也有七八兩,很多食客早已迫不及待,前來購買鱸魚。我們養(yǎng)殖‘跑道魚’的探索,獲得初步成功。”蔡財喜自豪地說。
更讓蔡財喜自豪的,是很多客戶品嘗過“跑道”養(yǎng)出來的鱸魚后,一致評價肉質緊實、味道鮮美。
1975年出生的蔡財喜來自臺州黃巖,自2000年以來一直在東陽打拼、創(chuàng)業(yè),曾當過工廠技師,做過工藝品。2013年,轉型搞農業(yè)開發(fā)。“跑道魚”養(yǎng)殖模式是蔡財喜2017年下半年引進的。這一池塘循環(huán)流水“生態(tài)式圈養(yǎng)”模式此前在國內已有成功的先例。在相關部門的推薦下,蔡財喜投入較大資金,建起了四條“跑道”,在養(yǎng)殖水槽兩頭安裝攔魚柵,北面安裝大功率的“推水增氧”裝置,南面是吸污裝置,用于及時收集魚粉殘餌。推水增氧設備能讓池水24小時循環(huán)流動,魚兒密度高也不會缺氧,通過吸污裝置,八成以上的排放物可以被回收制成有機肥,作為果樹的肥料,整個過程實現了尾水零排放。
由于“跑道”內的魚長期處于努力游動爭搶食物的狀態(tài),運動量大,加上適量投食,因此生長速度可以得到有效控制。*次嘗試,蔡財喜在*個池內投放了2.5萬尾鱸魚苗。他坦言,一旦技術成熟,一條跑道*多可養(yǎng)4萬斤魚。
民以食為天,食以安為重。蔡財喜說,無論種什么、養(yǎng)什么,都要讓人吃得放心、吃得安全。為了堅守這份初心,他的農場堅決不使用抗生素,其他藥物也嚴格控制在標準內;魚兒有時會感染,用過魚藥后,15天內絕不讓釣友進場釣魚;把“跑道魚”的生長期控制在10個月左右,確保肉質緊實。去年12月,農場還成功注冊了“鱔塘漁”商標。
“跑道魚”零售價每公斤50元,批發(fā)價每公斤32元左右。蔡財喜說,要把自家產品打造成高端產品,進入高端市場,不走低價競爭之路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相關新聞更多
新聞關鍵字: 水產養(yǎng)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