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角楓 [槭樹科] [槭屬]
別 名:三角槭 拉丁名:Acer buergerianum
產(chǎn)地分布:
主產(chǎn)長江中下游各省,北到山東,南至廣東、臺灣均有分布;日本也產(chǎn)。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000m以下之山地及平原,多生于山谷及溪溝兩旁。
形態(tài)特征:
落葉喬木,高可達10米,樹冠卵形。樹皮赭褐色,長條狀薄片剝落。小枝細,幼時有短柔毛。幼樹的葉三深裂,老樹及短枝的葉不裂或三淺裂,卵形或倒卵形,基部圓形或廣楔形,掌狀三出脈,裂片全緣或上部疏生淺齒,背面有白粉,幼時有毛。4月開花,花小,黃綠色,傘房圓錐花序頂生。翅果,黃褐色,兩翅近于平行或成銳角,8~9月成熟。
生長習(xí)性:
弱陽性樹種,稍耐陰。喜溫暖、濕潤環(huán)境及中性至酸性土壤。耐寒,較耐水濕,萌芽力強,耐修剪。樹系發(fā)達,根蘗性強。
園林用途:
三角楓枝葉濃密,夏季濃蔭覆地,入秋葉色變成暗紅,秀色可餐。宜孤植、叢植作庭蔭樹,也可作行道樹及護岸樹。在湖岸、溪邊、谷地、草坪配植,或點綴于亭廊、山石間都很合適。其老樁常制成盆景,主干扭曲隆起,頗為奇特。此外,江南一帶有栽作綠籬者,年久后枝條劈刺連接密合,也別具風(fēng)味。
繁殖培育:
播種繁殖,秋季采種,去翅干藏,至翌年春天在播種前2周浸種、混沙催芽后播種,也可當(dāng)年秋播。一般采用條播,條距25cm,覆土厚1.5~2cm。每畝播種量3~4kg。幼苗出土后要適當(dāng)遮蔭,當(dāng)年苗高約60cm。三角楓根系發(fā)達,裸根移栽不難成活,但大樹移栽要帶土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