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魚身體前部呈圓筒形,后部側扁。頭長,前部略平扁,后部稍隆起。吻短圓鈍,口大,端位,口裂稍斜,并伸向眼后下緣,下頜稍突出。牙細小,帶狀排列于上下頜,下頜兩側齒堅利。眼小,上側位,居于頭的前半部,距吻端頗近。鼻孔兩對,前鼻孔位于吻端呈管狀,后鼻孔位于眼前上方,為一小圓孔。鰓裂大,左右鰓膜愈合,不與頰部相連鰓耙粗短,排列稀疏,鰓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輔助功能的鰓上器。
黑魚是營底棲性魚類,通常棲息于水草叢生、底泥細軟的靜水或微流水中,遍布于湖泊、江河、水庫、池塘等水域內。時常潛于水底層,以擺動其胸鰭來維持身體平衡。
黑魚對水體中環(huán)境因子的變化適應性強,尤其對缺氧、水溫和不良水質有很強的適應能力。當水體缺氧時,它可以不將頭露出水面。借助在鰓腔內由*鰓弓背面的上鰓骨和舌頜骨伸展出的骨片組成的鰓上器,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。因此即使在少水和無水的潮濕地帶,也能生存相當長時間。烏魚的生存水溫為0—41℃,*適水溫為16—30℃。當春季水溫達到8℃以上時,常在水體中上層活動;夏令季節(jié)活動于水體的上層;秋季水溫下降到6℃以下時,游動緩慢,常潛伏于水深處;冬季水溫接近0℃時,則蟄居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動。
黑魚為一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,且較為貪食。捕食對象隨魚體大小而異。體長3厘米以下的苗種主食撓足類、枝角類及搖蚊幼蟲等,體長3—8厘米以下的苗種以水生昆蟲的幼蟲、蝌蚪、小蝦、仔魚等為食,體長20厘米以上的成魚則以各種小型魚類和青蛙為捕食對象(小型魚類主要指鯽魚、餐條、赤眼鱒、泥鰍及各種家幼魚)烏魚的游動速度快,但捕食一般不追趕獵物,而是隱藏于水草或其他隱蔽物附近,并高度注視四周的動靜,一旦發(fā)現有魚類等適口活餌游經附近時便迅速出擊,一舉捕獲。烏魚的攝食量大,往往能吞食其體長一半左右的活餌,胃的*容量可達其體重的60%上下。據解剖,一條500克重的烏鱧,在較短時間內吞食10厘米長的草魚種8尾。烏魚還有自相殘殺的習性,能吞食體長為本身三分之二以下的同類個體。其食量大小與水溫有密切的關系。夏季水溫高時相當貪食,攝食量大;當水溫低于12℃時即停止攝食。
我公司吉鯧水產的雜交黑魚以本地的斑鱧為母本,湖南烏鱧或山東烏鱧為父本配組雜交制種.雜交黑魚生長比斑鱧和烏鱧快30%以上,性情溫馴,容易馴化攝食膨化顆粒飼養(yǎng),抗病力強,產量高,每畝池塘放大規(guī)格魚種5000-8000尾,每畝池塘可產商品魚8000-15000斤,一般水平是7000-8000斤.如投喂冰鮮雜魚,飼養(yǎng)系數為3.5.如投喂膨化顆粒飼料,飼料系數為0.9-1.1,要比投喂冰鮮雜魚養(yǎng)殖成本低。
在人工養(yǎng)條件下,雜交黑魚當年個體重可達1000克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