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名 | 石菖蒲 | 產地 | 廣西 |
產品屬性 | 根莖類 | 性狀 | 根莖呈扁圓柱形,稍彎曲,常有分枝 |
性 | 微溫 | 味 | 苦 |
歸經 | 心;肝;脾經 | 毒性 | 無毒 |
化學成分 | 含揮發(fā)油,內有細辛腦等 | 產品形態(tài) | 粉 |
炮制工藝 | 曬制 |
【別名】昌本、菖蒲、昌陽、昌草、堯時薤、堯韭、木蠟、陽春雪、望見消、水劍草、苦菖蒲、粉菖、劍草、劍葉、菖蒲、山菖蒲、溪菖、石蜈蚣、野韭菜、水蜈蚣、香草
【來源】
藥材基源: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莖。
采收和儲藏:栽后3-4年收獲。早春或冬末挖出根莖,剪去葉片和須根,洗凈曬干,撞去毛須即成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石菖蒲,多年生草本。根莖橫臥,芳香,粗5-8mm,外皮黃褐色,節(jié)間長3-5mm,根肉南,具多數(shù)須根,根莖上部分枝甚密,因而植株成叢生狀,分枝常被纖維狀宿存葉基。葉片薄,線形,長20-30(-50)cm,基部對折,中部以上平展,寬7-13mm,先端漸狹,基部兩側膜質,葉鞘寬可達5mm,上延幾達葉片中部,暗綠色,無中脈,平行脈多數(shù),稍隆起?;ㄐ虮L4-15cm,三棱形。葉狀佛焰苞長13-25cm,為肉穗花序長的2-5倍或更長,稀近等長;肉穗花序圓柱狀,長2.5-8.5cm,粗4-7mm,上部漸尖,直立或稍彎?;ò咨3墒旃腴L7-8cm,粗可達1cm;幼果綠色,成熟時黃綠色或黃白色?;?、果期2-6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20-2600m的密林下濕地或溪澗旁石上。
資源分布:分于黃河流域以南各地。
【性狀】
性狀鑒別,根莖呈扁圓柱形,稍彎曲,常有分枝,長3-20cm,直徑0.3-1cm。表面棕褐色、棕紅色或灰黃色,粗糙,多環(huán)節(jié),節(jié)間長2-8mm;上側有略呈扁三角形的葉痕,左右交互排列,下側有圓點狀根痕,節(jié)部有時殘留有毛鱗狀葉基。質硬脆,折斷面纖維性,類白色或微紅色;橫切面內皮層環(huán)明顯,可見多數(shù)維管束小點及棕色油點。氣芳香,味苦、微辛。以條粗、斷面色類白、香氣濃者為佳。
【性味】味辛;苦;性微溫
【歸經】心;肝;脾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