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猛魚(泥鯭魚苗)又褐籃子魚 ,俗名:籃子魚、泥猛、臭肚()、象魚、雉魚、羊嬰、娘咼(閩南叫法),是輻鰭魚綱鱸形目藍子魚科籃子屬的一個種。產(chǎn)地及產(chǎn)期:泥猛是廣鹽、廣溫、植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,生息在印度洋、太平洋的礁石和珊瑚中。喜食海藻、海中浮游生物和附著物,故肉質(zhì)有獨特風味。
泥猛體表墨綠,有水墨花斑,背鰭及胸鰭安靜時不張起, 如遇敵害則張起,且頭頂部有一鰭直向前方,與其他鰭方向背道而弛,使近身者前后受蟄!這些鰭都異常鋒利,要是在市場上挑魚或者在家加工魚,稍不留意就會被扎,好象是追著你去扎的一樣.鉆心的痛!
泥猛魚雜食性,胃內(nèi)都是些黑色淤腐之泥,加上性情兇猛,故稱泥猛.有人說捉泥猛魚,泥猛魚一般早上10點到18點活動頻繁, 特別在有浪的石頭附近, 必須用小鉤, 青蟲和死蝦都可以.去釣,運氣好可以釣上很多, 過了這群就要換地方.這我可沒試過.我看魚民一般都是用網(wǎng)去網(wǎng),用150米長的網(wǎng),在齊腰深的海里悄悄的圈一片海,然后拿一根長棍奮力擊打海面,并且時時發(fā)出驚動魚的吼聲,大約20 分鐘后,就可以收網(wǎng)了!*大慨可得三,兩斤吧.我用50 來米的網(wǎng)去捕了,因為網(wǎng)短,加上太深的海中間我也不敢去,所以得之甚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