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氣,止痛。治疝氣,睪丸腫痛,乳癰,腰痛,膀胱氣痛。
①《日華子本草》:治腰痛,膀胱氣,腎疼。炒去殼,酒服良。
②《綱目》:治小腸疝氣及陰核腫痛。
③《本草備要》:行肝氣,消腫散毒。
④《醫(yī)林纂要》:潤腎、堅腎。 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~3錢;或入丸、散。
【注意】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’惟實證為宜,虛者禁用。以其味苦,大傷胃中沖和之氣也。
化學成份
本品含檸檬烯(limonene),歐芹屬素乙(imperatorin)和少量香柑內(nèi)酯(bergapten)以及蔗糖(sucrose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。含脂肪油1.9%,其中含棕櫚酸(palmiticacid),硬脂酸(stearicacid),亞油酸(linoleicacid),油酸(oleicacid)和亞麻酸(linolenicacid)。此外,本品尚含獨活內(nèi)酯(heraclenin),橙皮油內(nèi)酯(aurapten)和6-甲氧基橙皮油內(nèi)酯(6-methoxyaurapten)。
我:
各家論述
1.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:橘核,出《日華子》,其味苦溫而下氣,所以能入腎與膀胱,除因寒所生之病也,疝氣方中多用之。
2.《本草匯言》:橘核,疏肝、散逆氣、下寒疝之藥也。……《日華子》主膀胱浮氣,陰疝腫疼,或囊子冷如冰、硬如石,下墜如數(shù)十斤之重,取橘核數(shù)兩作末,每早、午、晚各服*,每次用藥末一錢,食前沿調(diào)下。……又婦人瘕疝,小腹攻疼,腰胯重滯,氣逆淋帶等疾,以一兩,白水煎服立定,蓋取苦溫入肝而疏逆氣之功也。
選方介紹
1.治四種頹病,卵核腫脹,偏有大?。换驁杂踩缡?;或引臍腹絞痛,甚則膚囊腫脹;或成瘡毒,輕則時出黃水,甚則成癰潰爛:橘核(炒)、海藻(洗)、昆布(洗)、海帶(洗)、川楝子(去肉,炒)、桃仁(麩炒)各一兩,厚樸(去皮,姜汁炒)、木通、枳實(麩炒)、延胡索(炒、去皮)、桂心(不見火)、木香(不見火)各半兩。為細末,酒糊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鹽酒、鹽湯任下。虛寒甚者,加炮川烏一兩;堅脹久不消者,加硇砂二錢(醋煮),旋入。(《濟生方》橘核丸)
2.治乳癰初起來潰:橘核(略炒、五錢,黃酒煎,去滓溫服,不能飲酒者,用水煎,少加黃酒。(《光華醫(yī)藥雜志》(3)6:53,1935)
3.治腰痛:橘核、杜仲各二兩。炒研末,每服二錢,鹽酒下。(《簡便單方》)
4.治酒齄風,鼻上赤:橘子核(微妙)為末,每用一錢匕,研胡桃肉一個,同以溫酒調(diào)服,以知為度。(《本草衍義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