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砂桂是常綠高灌木,樹冠圓球形,緊密度中等。樹皮淺灰色,比較平滑,皮孔稀疏,形狀、大小不等。標準株分枝力平均2.5個,春梢平均長度為6.9cm,節(jié)數(shù)平均5.0節(jié)/梢;腋芽數(shù)平均22.5枚/梢,每節(jié)單側3芽及3芽以上疊生率占49.1 %。葉身綠色,硬革質,有光澤;長橢圓或橢圓形,大小不等;葉長6.0~12.0cm,平均9.1cm,葉寬2.3~4.7cm,平均3.2cm,長寬比約2.9;葉面較整齊,葉緣微波曲、反卷;全緣,偶先端有疏齒;側脈8~10對,較整齊,網(wǎng)脈兩面明顯;葉尖鈍尖或短尖;基部寬楔形,葉柄平均長0.9cm?;ㄆ谠?月下旬至10月上旬;花冠斜展,裂片卵圓形,微內(nèi)扣;花色橙紅,國際色卡編號為28B(中橙紅色);花味淡,與其他秋桂類品種香味有明顯區(qū)別。
朱砂桂花梗較短,開花比較集中。根據(jù)花期物候觀察:鈴梗期至香眼期,花色橙黃;初花期花色紅橙;盛花期則轉為橙紅色,花色極艷麗,觀賞價值很高,深受群眾歡迎。
由于朱砂桂喜陽不耐陰,在種植或配景時,多用孤植的手法,在公園或一些綠地景觀中作為主景樹加以引種。也可種于開闊草地,或種于亭臺樓閣旁,配以假山、湖石及花灌木,不宜群植。